当前日期:

工作动态
协会资讯
乡村振兴
通知公告
政策文件
乡村振兴

 

“银龄行动”向社会传递正能量

我市50名老年志愿者组成医疗保健、教学辅导、科技项目三个组服务基层
深圳特区报A17版 记者:罗莉琼 盛佳婉  2015年6月26日
  核心提示 根据全国“银龄行动”工作会议精神,为助力我市原特区外的教育、医疗及经济发展,促进和谐深圳的建设,并为我市老年知识分子搭建发挥老有所为、贡献余热的智力援助平台。深圳市老龄办在市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下,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三届“银龄行动”。
  2014年深圳“银龄行动”通过公开招投标,由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承办。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、在市中小企业服务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通过原特区关外社区、中小幼学校、科技中小微企业等受援单位和老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,圆满完成了为期90天的支医支教和技术援助活动,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  2015年1月16日,第三届深圳市“银龄行动”正式启动, 50名老年志愿者组成医疗保健、教学辅导、科技项目三个组,分别到社区、民校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。
  90天来,他们奔波在30家社区、工业区,义诊多达1758小时;他们对口帮扶10所民办学校,为172名老师提供指导;他们进驻18家中小企业,协助企业技改、申请专利等。他们老有所为,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,唱响了最美的夕阳红,向社会传递正能量。
  16名老教师为民校培养少年创客
  协助5所民校成立学校科协培养少年创客、组织民校学生参加航模飞行表演、为3所民校捐书12800册、为民校捐赠63台电脑、指导教师172人……短短90天里,“银龄行动”教学辅导组的16名热心公益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育专家奔赴我市10所民办学校,开展支教活动,老教师们的公益行动频频获民校师生点赞。
  记者从市老科协了解到,16名老教师到我市原特区外的8所民办中小学和2所民办幼儿园开展服务,其中小学组蓝航英、张颂阳、周秋莲、陈志红、杨晓穗、陈莲芳、张春萍、韩宝蔚8位支教志愿者分别到5所民办小学支教。中学组的鄢晓源、黄国础、芮利文、张志萍、龚锡蓉、屈丽光、刘贵林、徐昌茂8位支教志愿者到4所民办中学及两所民办幼儿园支教。
  “本次支教的民校都在原特区外,交通不方便。很多老教师往返一趟最少要3个小时,最多的要5小时左右。”市老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支教老师们还需要听课、评课、参加学校的科普活动,但每一位支教老师都积极发挥余热,没有一句怨言。支教老师在支教过程中发现,大部分民校10多个老师的办公室只有两三台电脑,教室里没有电脑,学生课外读物完全达不到公办学校人均25本标准。为此,支教老师们向社会发起募捐,号召社会爱心市民、企业家为民校捐电脑、图书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支教老师们为为3所民校捐书12800 册,给龙岗名星学校捐30台电脑建成学生电教室,还有爱心企业要为另外两所民校各捐赠33台电脑。同时,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民办教育。
 
         上图为张颂阳老师在民校为师生们放航模
  创客精神正在深度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血脉,支教老师们也在各个民校开展科技工作。蓝航英帮助坪山阳光小学策划今年的“科技活动节”,还向各民校推荐支教老师张颂阳航模科技表演活动,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目前已到百旺、秀新、阳光学校开展了航模飞行表演。“张校长的航模科技表演让我校的师生大开眼界,我们都惊呆了!很多学生说要探索航模,也想要制作出如此先进的飞行器,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性。我们衷心感谢银龄行动的老专家们!”坪山秀新学校老师说。支教老师们还帮五所民校成立学校科协培养少年创客。
  “我市部分民办学校由工厂厂房改建而来,教室没有电脑,操场狭小,而民校老师待遇低工作量大……民校普遍存在这些困境。”志愿者黄国础老师告诉记者,市政府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《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》(简称“1+5”文件),是部分非深圳户籍的孩子福音。但据志愿者在一所民校调查得知,全校2000余名学生中仅有15%符合1+5政策,其他85%的不符合1+5政策的孩子就无法在深圳上高中,这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民校初中办学的窘状——学生无心向学、教师无力教学、学校无奈管理、家长欲哭无泪。
  为解决民校困境,“银龄行动”志愿者们建议,政府牵头成立“关爱来深建设者子女基金会”或“扶持深圳薄弱民办学校基金会”,以引起深圳公益组织、慈善机构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和支持民校。此外,深圳要让绝大多数来深建设者子女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,让深圳民校办学者接受基础教育管理培训。深圳还应建立第三方监管制度,让深圳民校在阳光下茁壮成长。
  科技老专家助中小企业攻克技术难关
  “老专家用三个月的时间,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技术难题,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的技术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技术课和人生课。”龙岗鑫精工平衡机总经理冯再清在技改成果座谈会上说,科技专家袁立新和刘博祥来企业提供公益服务时,企业的员工都认为他们只是走走过场,不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。实际上,老专家每周至少来企业一次,和企业技术人员寻找技改方案,其余时间,科技老专家们跑市场找材料,他们吃苦耐劳、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企业员工学习。
 
         上图为中小微企业为科技老专家送锦旗
  这只是科技老专家们帮助中小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一个小缩影。记者从市老科协了解到,18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老科技专家们,深入中小企业摸底,找出企业的技术难题后,与18家服务企业签订了协议,并狠抓落实。经过科技老专家们的努力,在接受帮扶的18家企业中成功开发新产品1种;申报专利4项,无偿赠送发明专利6项;完成技术改造12项;制订新产品方案1项,提供技术报告1份。帮企业完成零件图、工艺图、专利插图共19份。建立健全管理体系4套,组织企业技术交流2场50人次;培训员工212人次,提交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书2份;协助5个中小企业申请成立了“企业科协”。
  记者了解到,科技老专家刘博祥高工帮助豪达尔公司完成气水分离器工艺图;采用密封胶减少和避免蒸发器内和预冷器内的串气,提高了生产效率;设计了干燥机性能试验台;工作中为企业申报了三个实用新型专利。刘扬名在万博公司调研时发现其产品工件毛刺多,人工去除费时费力,刘扬名传授其滚筒工艺解决了毛刺问题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俞文迪协助深圳市康普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试制出“一种节能型自动排水器”的样品,并编写了专利文件,绘制图纸,将专利产品的申请受理通知书交到企业方手上。
  老专家把健康送到家门口
  2014年“银龄行动”中,16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疗志愿者用爱心把健康知识传播到宝安区、龙华新区、龙岗区、光明新区、坪山新区等偏远的30家社区及工业区。义诊时间计1758小时,服务了社区居民及企业员工4162人次,到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家里上门义诊96人次,发放义诊保健宣传单计1.5万份。
  “银龄行动”专家坚持不麻烦社区的原则,每次义诊都自带医疗器械、医疗消耗品等义诊备品及宣传资料。每次有8位志愿者参加,义诊科目囊括了内科、外科、骨科、妇科、消化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心血管内科、中西医结合科、耳鼻咽喉科等。义诊活动中,无论天气多么恶劣,或是暑气逼人,或是暴雨大作,老医疗专家们都精神饱满、聚精会神地给居民做义诊,没有一丝懈怠和任何怨言。陈信主任耐心为居民作疾病的详细分析与讲解,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病情、病理及如何诊治;张健生主任居住和工作在宝安区,义诊一次往返路程一般要需五六小时,但他总是提前到达义诊社区,协助做好各项义诊准备工作;蔡杰主任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居民诊察,耐心细致,深受大家欢迎……活动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小插曲,如陈逸琴主任参加在工业园的义诊活动,去工业园的路上因昨晚两个小孙子哭闹未休息好,导致晕车及呕吐,到了工业园也吃不下午饭,大家劝她休息,但她到了义诊时间仍打起精神为员工诊疗,问诊耐心细致,严格进行无菌检查操作,大家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异状。
  义诊时的繁忙如雷光华主任所言:“到了义诊地点只要一开始,就是半天,一口水也来不及喝(有时也不敢多喝水,怕上厕所耽误居民义诊时间),虽然口干舌燥,但大家是高兴的,因为赢得了这么多老百姓的认可。”
  专家的义诊服务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,大家都反映:“这种既免费又方便的看病方式非常好,老医生不但耐心细致地了解病情,而且做专业的分析,然后开了药方,最后还告诉我们很多饮食等注意事项,这么贴心暖人的医疗服务真是让人感到幸运和幸福!”
  数读深圳“银龄行动”
  1、深圳“银龄行动”连续举办3年。奔赴新疆喀什、原特区外支教、支医、支科。
  2、2014年50名老年志愿者参加“银龄行动”。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,90天无偿服务,年龄最大75岁,最小56岁,平均年龄65岁。
  3、医疗保健组有16名内、外、妇等科副高以上职称的退休医生,前往30个社区及工业区开展义诊活动、健康讲座、保健咨询。义诊时间1758小时,服务了社区居民及企业员工4162人次,到行动不便的南坑社区居民家里上门义诊96人次,发放义诊保健宣传单计15000份。
  4、教学辅导组有16名退休优秀教师、校长,定点帮扶了10所民办中小幼学校。听课299节,评课303节,指导教师172人,提教学管理建议252次,捐赠图书12800 册,向社会募捐电脑63台。
  5、科技项目组有18名工程技术、管理等方面的老专家,到18个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帮扶工作。成功开发新产品1种;申报专利4项,无偿赠送发明专利6项;完成技术改造12项;制订新产品方案1项,提供技术报告1份;协助5个中小企业申请成立了“企业科协”。
 

 

电话:0755-83284816 传真:0755-83284109
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粤ICP备09221659号-1

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