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日期:

会员风采
科海传奇
艺海撷英
表彰奖励
艺海撷英



退役军人发出宝安电台第一声



 

  我是曾海荣,一个退役老兵,一位媒体工作者,也是一位羽毛球痴,一个崇尚仁善之人。

微信图片_20200703170520.jpg


  不负韶华  青春献给祖国核工业 

  1964年,17岁的我从梅州被招募到粤北山区铀矿地质队。作为铀矿开采的先头部队,必须翻山越岭,忍饥挨饿,不惧日晒雨淋,冒着毒蛇恶蜂偷袭的危险完成探测工作。一次,在悬崖峭壁上发现高反应的岩石露头,心中一喜,不顾安危攀爬上去,谁知手抓的岩块脱落,连人带石向下翻滚,幸好一把扯住峭壁上的小松树才免坠悬崖,躲过一劫。手划破了,鼻子出血了,左脚鲜血直流,右脚的鞋也不知去向。干脆包上饭盒袋,缠上稻草绳当鞋,艰难地继续前行。顽强奋战终有回报,南雄寨地的地质初勘点,就是我和同事们首次发现,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

  1972年,地质队整编为部队,我随之参军入伍,在往后的十多年里,一直在部队从事地矿工作。1985年裁军,我脱下军装,回归地方——广东华南地勘局。

  不惑之年  发出宝安广播电台第一声

  1986年,我和妻子辗转来到深圳宝安。

  当时宝安广播电台正在筹建,并定于1987年7月1日正式开播。我找到筹建广播电台的宝安广播电视局局长,希望能调到电台当记者。40岁从零开始去做记者,年纪显然偏大,局长有些犹豫,但没有直接回绝,而是给我出了三道题:立足当下宝安县发生的事写两篇消息、一篇通讯。能不能调入,就看稿子质量了。

  两篇消息对我来说并不难,但通讯却犯愁。没有任何信息、资料来源,只能去翻阅广播站的稿子。这一翻,倒是翻出点东西来。我在一篇稿子里看到一条关于“孩子被电击伤失去双手,如何受到学校关爱”的简讯,觉得这个故事可以深挖,便立即联系当事人、学校、医院等,花了两天时间调查,写出了通讯稿《当灾祸降临以后》,整整7页纸。局长看完很满意。就这样,我顺理成章调到了宝安广播电视局。

  因在部队的时候参加过文工团,到宝安工作后,演唱、演讲等各类活动都会去参加。1987年,宝安广播电台开播在即,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——男播音不够。我大胆向领导毛遂自荐。由于平日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,加上曾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过,领导决定让我试一试。就这么一试,随着县委书记李荣根“开播”一声令下,开台第一声由我响亮发出。我还兼职《宝安红领巾》少儿节目的采、编、播。

微信图片_20200703170528.jpg 

  在宝安县广播电视局任宣传股长期间,我负责录像管理工作。当时正值改革开放,很多外地企业家来深办厂,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漂来深圳打工。青工文化娱乐生活枯燥,下班后多是在马路上打打闹闹。我观察到这一场景,决定在工业区开设录像放映场,如是,工人们下了班就有地方可去,还丰富他们的文娱生活。

  在我的努力下,宝安县共发展了100多个放映点。所有放映点播放的节目均由广播电视局统一审批,统一排期,统一管理。宝安此举引起了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的高度重视,连续两年发文,并召开现场会,要求全省向宝安学习。

因工作出色,同时符合“深圳奋斗20年,党龄30年”的条件,2007年10月,中共深圳市委授予我“开荒牛”纪念勋章一枚。 

  不甘雌伏  在全国羽坛上勇攀高峰

  我热爱羽毛球运动,曾六次斩获深圳市中老年业余羽毛球赛冠军,一次全国中老年业余羽毛球赛亚军,一次全球华人杯业余羽毛球赛亚军,被中国羽毛球协会授予“中国羽毛球业余运动健将”称号。如今,年过七旬的我不再参赛,便不遗余力推广羽毛球运动。在宝安区羽毛球协会副会长位置上一干就是18年。 

  不忘传承  用善和爱书写人生

  母亲是搬运工人,每天肩负码头货物的装卸。用血汗换钱,日子过得很难。但母亲却总是帮助别人,宁肯自己受苦。种种善念和善举,在我幼小心灵打下了深深烙印。

  五十年代的中国,很贫穷落后,那时梅县人过年,“穿上新衣吃碗肉,贴上对联插枝花”就算过年了。记得1957年冬,一个山里娃挑着两大捆吊钟花在松口集镇上卖,准备换些钱回家过年。当最后一束花卖完,发现钱包被偷,顿时难过得嚎啕大哭。母亲掏出身上仅有的伍角买菜钱,全部给了小男孩,结果,一整天全家吃盐水拌饭。

  后来我走进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,党为人民服务的教导,部队的宗旨教育,更夯实了世界观的形成,因此,言行总是与善和爱紧密相连。

  同事困难主动帮忙;

  战友难题热情排解;

  帮过用光盘缠,流浪街头的来深打工青年;

  利用假日带8岁儿子清除马路边妨碍交通的水泥墩;

  主动护送被电锯锯断三根手指,焦急求助的路人;

  敢扶晕倒路旁的患病大爷;

  汶川地震捐钱捐物;

  今年新冠肆虐,我辗转多处,捐款上千。还积极投身义工队伍,为社区抗疫贡献力量。 

  母亲把她的善心传给了我,我也将我的善念传给儿子。期待善和爱代代薪火相传。 


(文丨曾海荣)

电话:0755-83284816 传真:0755-83284109
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粤ICP备09221659号-1

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