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0年9月7日,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议在广州召开,深圳市设立分会场,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(以下简称“市老科协”)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荣获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的单位。 市老科协成立于2009年,是由离退休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非营利联合性社团组织,现有会员1845人,其中党员738余名,会员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,大部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。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团结、凝聚、组织老年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特长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为推动科技进步、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先后被深圳市民政部门评为“5A”社会组织,被广东省老科协评为优秀集体、被深圳市科协评为优秀学会。 一、坚定信心跟党走,不忘初心献余热 一是在老科协中建立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,把支部建在协会上,以支部建设为抓手促进协会建设,健全支部组织生活制度、学习制度,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鼓励党组织关系在原退休单位的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,结合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组织党员会员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引导科技工作者爱党、护党、为党。有的老科技工作者通过参加“银龄行动”等活动,在扶贫精神的感召下,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 二是开展科普宣传和老年科技创新活动。组建科普宣传艺术团,每周定期举办会员日活动,常年开展科普知识、义诊进学校进社区活动,先后承办了“深港老年创新发明大赛”、“珠三角老年创新发明大赛”、“中国老年创新发明推介交流会”,在我国老年科技群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,得到中国老龄委、中国老科协的充分肯定。建设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,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会员,出版《深圳老年科协》会刊37期,加强信息交流。 三是发挥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投身扶贫攻坚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扶贫先扶智,既要富口袋,也要富脑袋。老年科协主要是以退休科技工作者、退休医生和退休教师组成的公益型组织,在智力扶贫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深圳老年科协积极响应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,2011年起先后组织开展九次“银龄行动”,到深圳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市、汕尾市、河源市和龙岗等地开展帮扶工作,共组织256名老专家,深入70所中小幼学校、69个社区、11个医院、7个职能局、54个中小微企业进行对口援助。他们克服了年高体弱、交通不便、受援单位点多线长等困难,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、认真负责的态度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,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,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。 二、无私奉献传帮带,驱病除痛树口碑 一是盘活医疗资源。协会组织医疗专家志愿者在喀什市人民医院,以门诊、查房、举办专题学术讲座、妇科手术为工作重心,帮助抢救产后大出血门诊病人2次,将医院闲置的阴道镜投入使用,指导医生操作阴道镜;将该院关停的中药房重新开放,盘活了近三万元闲置的中药材,推动门诊药房完善了中草药中成药的电脑计费系统,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。 二是提供义诊服务。协会组织老医疗专家到龙岗区开展义诊活动,老专家们认真诊疗、耐心咨询,经常发生居民提前两个多小时来到义诊广场排队等候专家的情形,工作人员经常接到社区打来邀请老专家进社区开展义诊的电话,一些社区极力要求增加场次。社区居民求医盼医的迫切心情,让老专家们深受鼓舞,都希望能多为市民解除病痛。 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。在汕尾、河源紫金等地,老专家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开展病例讨论,开展常见病的诊断与急救讲座,现场示范高血压急症患者抢救流程,进行外科创伤基础培训,指导年轻医生分析骨折X光片、讲解心电图,帮助当地卫生院提升护理水平,规范医疗管理,改建卫生院手术室,复办妇科门诊,弘扬中医诊疗方法,并指导做了多台手术,通过接诊患者、教学查房、示教手术、病例讨论、举办讲座、建立规范等多种形式,帮助培训年轻医护人员、提高医疗水平。老专家陈信最后一次参加“银龄行动”时已经75岁,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,退休前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,他拒绝了医院高薪返聘的邀请,和老伴余继华一起报名参加了“银龄行动”,来到汕尾市鹅埠卫生院,他有感而发地说“我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倒出来,时间太短,要做的事情太多。岁数大了,明年能不能来还不知道,但只要在这里一天,就要争分夺秒为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这既是老人家无法忘怀年轻时支边的情结,更是老医疗专家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种责任体现。 三、尽心竭力援教育,不求回报传播爱 一是孜孜不倦传授教学方法。在喀什的中小学校,老教师志愿者通过开展听评课、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、组织集体备课、指导公开课研讨观摩、指导研究课题等形式,发挥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,以专注的敬业精神和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赞誉。支教志愿者在河源紫金的10所中小学听评课 1242节,指导教师约310人次,指导公开课49节,调研181次,专题讲座研讨会35次,指导校本研究课题5个,组织集体备课56次,帮扶学困生30人,谈话40余人次,提出学科教学及学校管理建议160余条。老教师张天麟放弃了退休后安享天伦、含饴弄孙的清闲生活,作为首批“银龄行动”志愿者来到新疆喀什,他不辞劳苦、早出晚归、想方设法、亲力亲为,把30多年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当地的青年教师,单独完成主编喀什市历史上第一本物理教研论文《喀什物理教学论文集》。大家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热情四溢、认真负责,永远用积极的心态鼓舞身边的人。张天麟说,参加“银龄行动”,有为、有学、有乐,别人觉得他很辛苦,他却乐在其中。 二是倾情倾力于教学规范化建设。通过听课评课、上示范课以及组织教研活动等形式,从备课、上课、实验、备考、试卷分析、课题申报等多方面努力提高对口支援地区教师教学水平;为规范办学出谋划策,协助建章立制,促进他们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,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,使当地教师在集体备课正常化、教案和授课规范化、教师拓展视野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、启迪学生心智、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。 三是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。看到山区孩子缺少课外读物,老教师们心情沉重,返深后他们多方奔走、积极呼吁为山区孩子募捐书籍,在市科协、市老龄办的支持下,组织开展“深喀情、书香传”捐书活动,发动15所中小学、3所幼儿园、爱心机构和市民捐赠爱心图书近6万册,捐赠30台电脑帮助其中一所学校建成电教室。 四、技改攻关不畏难,授人以渔树典范 一是深入开展技术调研。在九次“银龄行动”中,老科技专家走访小微企业926人次,完成惠能普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改项目24项,帮助8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、完善管理体系;协助6个企业开展科技创新、专利申报、资质认证工作,申报专利4项,无偿赠送发明专利6项,开发新产品一种,撰写了7份提案及建议,上交企业11份技术报告,制订新产品方案,帮企业完成零件图、工艺图、专利插图共19份,组织企业技术交流2场,培训员工212人次,协助5个中小企业申请成立“企业科协”。此外,科技组的六位专家到河源紫金10个援助单位共开展3场大型讲座、撰写2份策划方案、拟定油茶高产栽培手册和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案,完成4项企业技改,提供2项技改建议和思路、提交2项技改方案设计图,研究制定了2份规划、提交了3个报告,提出1项新项目开发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调研。 二是协助企业开展项目评审。科技组志愿者协助深汕特别合作区经贸和科技局评审深企业21家,开展专题讲座7场;协助完成《深汕特别合作区社康中心合作协议书》和《关于建设深汕特区工业园社康中心的建议及相关条例汇编》;组织联系深汕两地参观、交流、考察近10次;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改造1项,完成设备故障维修改进3项;协助介绍相关企业到合作区参观、考察2批,组织上海、深圳企业家到紫金工业园及茶园考察投资。 三是协助攻破技术难关。老专家顾大公连续6年参加“银龄行动”,是参与次数最多的志愿者之一,在第一次赴新疆喀什的“银龄行动中”,为帮助喀什飞龙水泥厂的突破技术难题,改善阀门开关,在工作队返深前,他主动提出留下来继续工作,以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劲头,日夜攻关,直至水泥磨机技改项目成功完成,实现单机产量提高30%。在汕尾,老科技工作者冒着烈日和风雨,深入多个施工现场,巡查施工现场,查阅工程资料,发现了不少工程质量、安全文明措施和工程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,给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在河源紫金,科技组的6位老专家志愿者经过实地考察、深入调研、反复论证,帮助承龙嶂龙王绿茶业公司万亩茶园进行合理规划,帮助联兴科技公司完成高频变压器技改,大大提高企业效益。 连续九年扶贫攻坚,老科技工作者深深扎根贫困边远地区,倾情无私奉献,发挥各自专业特长,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对口支援地区医疗、教育、科技事业的发展,得到了受援单位的高度评价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,为精准扶贫、智力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。(供稿:深圳市科技学会学术部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