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日期:

会员风采
科海传奇
艺海撷英
表彰奖励
艺海撷英
李建成——为了青山绿水
作者:李建成  日期:2021-07-05    浏览次数:2449


1968年,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甘肃省陇南地区康南林业总场。放眼望去,满目荒山秃岭,只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分布着一些森林。荒山水土流失严重,一下大雨,河沟浊浪翻滚,泥石流成灾。

我清醒地认识到,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群山,才能改善自然环境。

当时在林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采伐,轻视营林。这也难怪,采伐出木材,能够产生经济效益,而营林是要花钱的,而且在短期得不到回报。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,自然将木材生产放在第一位,而营林几乎很少提到。林业总场管辖四个分场,多年来却没有成功地生产出自己的苗木。没有苗木,造林就成了无米之炊。

1969年春天,我们造林几十亩,树苗是从天水地区的小陇山林业局调来的。当汽车将苗木运来时,我发现因为堆积和长途运输,树苗已经发热、根系失水。栽植的当年成活率不足百分之三十,浪费了人力和宝贵的时间,这对我的触动很大。

经过认真思考,我写了一份建议呈报革委会,建议在职工中开展“以营林为基础的教育”,并切实抓好育苗、造林和管护等工作。总场转发了我的建议,组织全场职工学习讨论。

育苗

我们首先要解决育苗基地的建设。在山区,很难找一块平地,我们选择半阴半阳的坡地修成梯田,拣去石子,表面铺上腐殖质丰富的土壤。

接下来我付出极大的努力,开展育苗方面的科学实验,不避寒暑和风雨,定期检查、记录苗木的生长情况,成功地攻克了防治病虫害的问题;掌握了华山松、油松、落叶松、红松、水曲柳的育苗技术和苗木的生长发育规律。我们用自己培育的苗木造林,成活率保持在90%以上。我还将生长性状突出的苗木集中栽植在一起,作为优质种子林来培育。

我们不仅改变了树苗靠外购的状况,每年还能大量调出各类苗木支援其他单位。我们根据造林地的具体自然条件决定造林树种,按造林需要规划育苗,使各项工作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。

1974检查苗圃.JPG

1974年作者在检查苗圃

 

造林

造林现场管理十分重要。为了使造林的质量和定额规范化,我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,起草了《更新造林质量要求和试行定额》。

每到造林季节,我都和其他职工带着工具、水和干粮上山,给民工讲解示范,并不断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真正是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。

开始几年我们将造林放在春季,但这个季节正是农忙时,劳力紧张,造林时间短,影响造林进度。我算了一笔账,按往常的造林速度,要将林场所辖荒山绿化需要200多年。于是,我又开展了常年造林实验。经过反复试验发现,雨季造林只要选择好时间,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,而且幼林生长良好。秋季造林必须克服“冻举”的伤害。经过不懈努力,我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。常年造林的成功延长了造林时间、加快了造林进度,十年间我亲自参与的造林面积达六千多亩。

为了给造林之后的抚育管理提供依据,我将每块造林地都编号、建立档案,并标绘在图上。通过生产实践,我们还为幼林抚育制定了技术规范要求。

1976年检查造林质量.jpg

1976年和同事上山检查造林质量

我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和不少领导的重视。地区农林局长郭一平先后几次到我场检查工作,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,并勉励我继续努力,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。1973年地区在我场召开育苗造林现场会,让大家参观,我在会上汇报了育苗工作。在1977年3月召开的陇南地区林业工作会议上,领导让我发言介绍经验。我还几次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。

1978秋鉴定树木标本.jpg

1978年秋鉴定树木标本

 

我常年扎根生产第一线,工作繁重、生活十分艰苦。有一个阶段,我们住在茅草房中,冬天,凛冽的寒风挟着雪花直往里钻。粮食要自己翻过雪山去背,终年缺少蔬菜水果。夏天,暴雨山洪经常将道路冲断,只能靠收音机获知外部信息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把一生中最好的青春贡献给了林业建设,与同事、民工们建立了深厚友谊,也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。看着自己亲手栽植的林木郁郁葱葱,为能参加营造青山绿水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慰!

 



 


电话:0755-83284816 传真:0755-83284109
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粤ICP备09221659号-1

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0号